|
水輪式增氧機如何更好的調控溶氧水輪式增氧機如何更好的調控溶氧 白天魚池下風處由浮游植物產生的氧及從空氣中溶入的氧總比上風處多,并且風力越大,上下處溶氧含量的差別越大。夜間則相反,因夜里魚池下風處浮游生物和有機物比上風處多,導致夜間耗氧量大,所以上風處溶氧比下風處多。 一、定期加注新水。在高密度養殖情況下,魚塘中殘餌、污物較多,厭氧發酵產生氨氮、硫化氫等有害物質,使水體惡化,尤其是夏天高溫季節,水質變化更快,因此定期注水是調節水質最常用的也是最經濟適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每7天-10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水15厘米-20厘米。 在池水惡化比較嚴重時,宜采用換水措施,保持良好的水質條件。以養鰱、鳙魚為主的池塘,水色應保持草綠色或茶褐色,透明度為20厘米-30厘米;以養草、鯉魚為主的池塘,水色較鰱、鳙魚池塘水色淡些,每7天-10天左右應灌新水一次,每次宜提高水位15米-20厘米。夏季時魚塘應盡量保持最高水位。 1.定期攪動底泥。攪動底泥可促進底質不斷分解,間接控制水質變化。一般每10天-15天攪動一次,每次攪動面積不少于水體面積的1/3,且以晴天中午攪動效果最好,但悶熱、氣壓低的天氣時勿攪動。 2.用增氧機增氧。精養池塘應配備專門的增氧機,其中以葉輪式最好,開機增氧可使水體對流,增加水中溶氧和散發有毒氣體,注意在晴天中午開,陰天清晨開,陰雨連綿天氣半夜開,每次開機時間為1小時-4小時。一般可在晴天的中午2時-3時開機增氧,有浮頭危險時也可開機增氧。 3.適當追施化肥。適可以使浮游植物保持適當的密度和旺盛的生活狀態,供魚食用,同時浮游植物可以吸收水體的營養鹽,并通過光合作用產生氧,從而改良水質。因此,夏秋季施肥應以化肥為主,少施有機肥,一般在水質清瘦的池塘中,每畝每次施尿素2.5千克,過磷酸鈣5千克,每隔5天-7天施一次,若要施有機肥,必須充分發酵后,采用少最多次的辦法。 |